警惕!“乡村振兴扶贫资金”骗局!
你是否收到过这样的文件——“乡村振兴扶贫办文件”可以扫码领取
“国家要发补助资金”;扫码即领,无需费用。
当心,这是诈骗“乡村振兴补助资金”
“收到信件邀请的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申办扶贫金”——注意!这也是诈骗。
某社交平台上自称“乡村振兴扶贫办人员”,声称可以免费为你发放高达150万元的扶贫金,你只需按要求提供银行卡操作即可,系诈骗新套路!请勿上当受骗!
案例:
近日,客户郭女士前往招商银行娄底城南支行,要求办理取现业务。经办柜员询问资金用途与来源,郭女士称款项是汇款人焦某借给其在外地打工的丈夫,用于自己治病。但柜员联系焦某核实时,电话未接通。鉴于资金来源合法性存疑且客户表述有疑点,柜员建议其核实资金来源后再办理。
当日,网点接到焦某回电。焦某焦急表示,转账是家人在其不知情时操作,要求银行协助退回资金。次日,郭女士再次到网点坚持取款,柜员联系焦某核实,郭女士见状要求办理资金原路转回。办理过程中,柜员发现郭女士手机不时弹出可疑消息,疑似受他人远程指导,随即报告运营主管。经沟通并查看聊天记录,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浮出水面:郭女士下载了名为“乡村振兴”的非法APP,与诈骗分子取得联系,对方指导她编造“借钱看病”借口、测试银行卡功能,甚至精确时间指挥其前往网点,企图利用她套取涉诈资金。
乡村振兴扶贫骗局是指那些利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,冒充政府机构或工作人员,通过邮件、社交平台、快递等方式,以发放扶贫资金为诱饵,实施诈骗活动的行为。这些骗局通常涉及伪造文件、冒用身份、诱导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,并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受害人钱财。近年来,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深入人心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群众对扶贫政策的信任,假借“发放扶贫款”之名实施诈骗,甚至诱导群众参与帮忙取现等违法犯罪活动。
诈骗套路分析
1. 邮寄文件引流
诈骗分子伪造红头文件,通过邮寄递送给受害人,谎称可领取“扶贫补助金”“专项救助款”,要求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等信息,或以“手续不全”为由要求缴纳“保证金”。
2. 伪造补贴截图
骗子在群聊中安排托儿反馈成功申领资金的截图,制造成功申领的假象。
3. 诱导参与“异地取现”洗钱
部分诈骗分子以“高额报酬”为诱饵,招募群众(尤其是法律意识薄弱的年轻人、警惕性不高的中老年人)前往银行,用个人银行卡帮助“领取扶贫款”或“转账提现”,实则为犯罪团伙转移赃款、洗钱。参与者可能沦为犯罪“帮凶”!
防范指南
1. 不轻信陌生文件、不明链接
扶贫政策通过官方渠道(村委会、社区等)公开落实,不会通过电话、短信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。公众在面对涉及资金的诱惑时,应保持警惕,核实信息来源。
2. 不信“天上掉馅饼”
所谓“帮忙取现完成任务”即可申领实为替犯罪团伙洗钱,参与者不仅会被追缴非法所得,还将承担刑事责任。切勿因小利毁掉人生!
3. 不泄露个人信息
身份证、银行卡、验证码等是个人财产的重要屏障,切勿随意告知他人,更不可出租、出借、出售银行卡或支付账户。
4. 不拖延报警时机
如遇可疑情况或已遭受损失,请保留证据(通话记录、转账凭证等)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。
扶贫政策暖人心,诈骗陷阱需警惕!广大市民朋友应主动学习法律知识,增强防范意识,切勿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。若发现身边存在类似诈骗行为,请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,共同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与财产安全!
文章评论
警惕!“乡村振兴扶贫资金”骗局!...
你是否收到过这样的文件——“乡村振兴扶贫办文件”可以扫码领取 “国家要发补助资金”;扫码即领,无需费用。 当心,这是诈骗“乡村振兴补助资金” “收到信件邀请的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...
警惕!“乡村振兴扶贫资金”骗局!...